长沙华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联系方式
客服热线:400-xx6-8888
邮箱:abc@qq.com

中国医疗器械将进入新纪元!

2019-01-18 10:25

作为高端精密制造业的重要部分,医疗器械是典型的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产品技术含量高,前期投入大,产出利润高。2018年全球医疗器械公司前十强中,美国公司独占7席,德国2席,荷兰1席。可以说,医疗器械行业处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高度垄断之中,也是其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医械市场竞争中,打破了过去“GPS”(美国通用、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一系列民族品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高端医疗设备“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国人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打破国外垄断

谈到自己的创业初衷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企业家们,都不约而同提到进口设备当年给自己带来的冲击。

由于国内高端医疗器械行业落后,致使手术所用支架百分之百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奇高不下。中国患者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高科技文明带来的疗效,要么承受较之国外患者数倍的价格。

微创董事长常兆华曾说,得知这一状况后,自己有一种透彻心扉的“耻感”与“痛感”,这种“耻感”和“痛感”就是微创医疗诞生的原因。迈瑞创始人徐航也认为,“越是在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情况下,就越应该而且有可能做点事情,来打破这种局面。”

山外山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创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所有尿毒症患者都能治得起病。“尿毒症的血液净化设备,被跨国公司垄断着,中国火箭卫星都能上天,而生产不了这个血透机。这岂不是一大笑话?于是我决心要把这个机器研制生产出来投放市场。”

让中国人享受到与外国人同等水平、同等价位的医疗条件,就成了中国医械行业内在的使命。理想很丰满,实现起来才知道有多不容易。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落后几十年,一出生就面临着残酷竞争,要在飞利浦、西门子、费森尤斯等国际巨头的包围中求生存。但面对强手,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就这样成长起来了。

在医疗器械领域,经常出现中国自主研发产品一出来,国际品牌同类产品价格直接大幅下落50%的情形。虽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在体量上还与欧美国家相差甚远,但中国医械企业规模增速快、研发投入大,并在某些领域拥有了比肩世界一流的能力。

市场技术并重

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为何能快速发展?

对此,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医药行业研究员、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王在存认为,行业的发展是“政策支持、医院行为转变、企业实力提升”三重因素叠加造成的。

国产医疗器械最大的优势是成本优势。而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逐步完善和落地,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的需求出现井喷式增长。同时,随着医院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当需要“更新换代”与“填补缺口”时,医院也倾向于采购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设备。这为国产医疗器械带来了需求侧的红利。

而更根本的原因,还是企业通过正确的市场战略、持续的自主研发、恰当的海外并购带来自身实力的提升。

医疗器械行业作为一种高端精密制造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技术。纵观较为成功的本土医械企业,发展初期都要有压箱底的“绝活儿”作为“镇店之宝”。同时,还要持续进行正向开发。

而恰当的海外并购或合资,有时则可跳过漫长的自主研发阶段,成为获得技术和市场的有效渠道。“GPS”三巨头的发展壮大,正是建立在自主研发与技术并购的双轮驱动之上。

在这方面,中国企业也有较为成功的案例,如微创通过收购Wright、索林,进入骨科耗材与心脏起搏器领域,万东通过收购百胜医疗增加超声产品线等,山外山和美国DIACARE TECHNOLOGIES LLC合资创立德莱福公司,引进国外全自动生产线,以透析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实现耗材供应自给与市场投放,成为山外山布局血液透析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是个年轻的行业。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医械市场的增速超过20%,远高于全球市场5%的增速。只要中国医疗器械继续保持定力,稳扎稳打,未来,星星之火必可成燎原之势,国产医疗器械的春天已慢慢来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